Friday, October 05, 2007

從西遊記人物看現代職場寫真


從西遊記5個人物的性格,看現代職場的寫真

考一考你的智慧:
疑問1:你會是西遊記人物型的那一類員工呢?
疑問2:當公司出現艱難狀況,必需栽員時,那一個西遊記人物型的員工,會先人頭落地呢?

唐三藏
缺點: 軟弱(受苦後愛哭)、耳朵軟,靠耳朵辦事(常受妖精蒙騙及听豬八戒的一面之詞)、平庸(只會唸經)。
強項:立場堅定,一心一志往西天取經,從不動搖、正直及沒有邪念、團隊凝聚力的人物(四個徒弟都全心全意保護他前往西天取經)、禮賢下士(必要時可以低聲下氣求人)、最後一刻懂得自我檢討(被妖精捉拿後,總會想到冤枉了孫悟空)。
效果:被妖精折磨而吃盡苦頭、最好的CEO,把四徒弟帶到西天,完成任務、平庸領導人才的例子,(能力最弱,卻能讓四個能力強的徒弟跟著走)、成功到西天取經,修成正果,升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 缺點: 衝動和經常鬧事、心高氣傲和太自信而經常撞板,不夠圓滑(經常被唐僧唸緊箍咒和被被趕)、不能放下身段(即使是求人也動用武力),個人主義太強,沒有團隊精神(尤其在大鬧天宮的時候)。
強項:72變能力強,刃鑽及打妖精時懂得隨機應變,懂得硬硬來(對土地山神)、講義氣和責任感強(答應觀世音及佛祖保護唐僧去西天,所以只有唐僧趕他才走)。
效果:能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克服81難幾乎都有他的功勞)、勞心勞力(成功應該及屬於大家的,失敗的卻要自已負責)、服膺團隊精神後才能修成正果,升為斗戰佛。
豬八戒
缺點: 貪小便宜、挑撥離間(經常離間唐僧與孫悟空的關係)、以私利為重(一發生事情,就喊著拆伙及回高家莊當女婿),沒有責任感(打妖精時,可以睡覺及說謊),損人不利己和花言巧語、傷害到自己利益時才考慮大局(孫悟空被趕,要他去打妖精時,就會想到孫悟空的好處)。
強項:36變能力強,能屈能伸(被孫悟空作弄及驅趕時,也能嬉皮笑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能屈就全體的利益、能見風駛舵及隨機應變,能討上司歡心(大家都認為他可愛及老實,所以唐僧從不懲罰他),雖然逃避責任,但罪總怪不到他身上。
效果:雖然常有離心、但在符合自己利益下,最後跟著大隊走,修成正果升為淨壇使者。

沙僧缺點:死板、能力弱、不懂得突出自己。
強項:有18變能力、忠厚老實、踏實誠懇、任勞任怨、忠心耿耿、沒有心機。
效果:跟著大隊走,最後修成正果升為金身羅漢。

白龍馬
沒有太多機會表現,只能一路馱著唐藏走取經的路。沒有小龍馬,唐僧也肯定走不到西天,修成正果後升為八部天龍。

------------------------

自我提昇的修煉篇 。
---- 40歲老鷹的生死存亡故事

很多時候,為了生存我們必需銳變。

我們必需做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更新的過程。

我們必需改變舊的習慣,以適應一個時代變遷而重新飛翔。

只要我們放下舊包袱,學習新技能,就能發揮潛能,創造新的未來。

注:會自我改變的老鷹,壽命可高達70歲。

Monday, October 01, 2007

大山腳人共同建設熱情驛站






 
熱情驛站 --大山腳人的共同建設
邱賜峰

由於華裔先賢南來開荒拓地和聚居,也因有河道和鐵道的方便,造就大山腳在威省發展初期時,成為北馬區最主要的運輸紐樞。
從威省擁有多個鄉團,大鄉團都集中在大山腳,可管窺出在過去開拓時期,大山腳曾是中國東南部廣東福建省沿海一帶的各籍貫先賢,南來相投的主要寄宿驛站。
由於鐵路橫越穿過,及南湄河曾設有航運港口,使到八方貨物在此卸落轉運,結果也讓羅里運輸業應運而生,蓬勃發展到讓大山腳,成為北馬著名的馬泰新三區域貨源經貿的轉口站。
鄉賢來投及貨流驛站的熙鬧,也讓大山腳練就了堅忍耐勞、誠信豪爽、熱情好客、友愛互助及熱衷經商的性格,並且代代相傳,延襲至今。
由於人人如此好客和熱情,懂得友好及樂於助人,群體發揮熱愛華教和慈善事業精神,在本地人的眼中,那是極之自然的生活風氣,但在外坡或外國旅客的眼里,卻是讓人感到詫異和難得的良善習俗。
一名在受教授影響而選擇走進東南亞,以撰寫“東南亞華裔的生活習俗”為博士論文的美國人類學系教授樂宜唐,在2007年6月18日指出,30年來我所看到的大山腳,華人的人情味,遠比吉隆坡和世界各大城市的華人濃郁得多,而且非常凝聚而不散。
因喜歡大山腳人的熱情與樂於助人的精神,目前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教堂山分校人類學系教授的樂宜唐,曾在1980年選擇在大山腳定居兩年,蒐集詳細資料寫論文。
後來在1997年再訪大山腳,並居住2個月,再蒐集新資料繼續研究和訪候老朋友,2004年以教授身份帶美國學生,到大山腳走一趟,而2007年4度蒞臨大山腳,另體會和解讀政治氣候變遷下的華人社會經濟。 他用華語指出,大山腳人有厚道和重視友情的生活習俗,易於適應環境和塑造個人關係,在任何時代皆可立足大馬及放眼世界。
大山腳人有此宏觀視野,相信與接受日新高等教育的薰陶有關,多年來一流的優秀生,都到美加澳及歐洲等國家深造,成為世界級的棟樑人才後,再把世界的人文環境帶返家鄉,與家人同享。
另外,華文獨中所推動的賞識教育理念,師生間互動交流心聲和鼓勵,讓新生代孩子得以發揮各項技藝才能,直接為大山腳造就一批又一批的社會人才。
在洋教授的眼中,威省區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和屋業林立,讓這里的華商開拓許多商機,門路更廣,雖然面對頗複雜的經營環境,但華商總能掌握契機及隨機應變。
“在80年代,大山腳的華商都經營家族生意,但一般商人都能抱著謙虛態度,以簡單服飾和親力親為,把持主理各項生意。在那些商人的身上,很難找到財大氣粗的氣息。
但過了30多年後的今天,商人簡單漢衫服飾的情景不再,也許是時代需求吧!現代的大山腳華商,較注重形象外表,有少了以往的謙懷。”
“這是時代的變遷,讓大馬華裔對衣食住行的習俗,也有日趨注重形象的改變,但惟一沒有改的,是華人談生意情況與經商觀念時,都會說“不是很壞也不是很好,還過得去”的口頭禪。”
樂宜唐表示將會把過去30多年,5次到馬來西亞及大山腳的經歷,接觸華商生活變遷的所見所聞,收錄在其新書“過得去” 內,以便讓歐美新一代,從這本書中,解讀到東南亞、馬來西亞尤其是大山腳華商的經商觀念與生活習俗。
圖說p620g01.jpg樂宜唐,現代的華商較注重形象,少了以往的謙懷。
p620g02.jpg華裔在面對頗複雜的環境下,總能掌握契機和應變。
p620g03.jpg大山腳人的熱情人文,讓樂宜唐一而再而三的駐訪和考察。

大山腳開埠的歷史源頭--福德正神







825威省嘉年華會 用稿
大山腳的開埠歷史源頭--福德正神廟。


在大山腳華社,“福德正神”早已深入民心,它在各階層人士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清光緒十二年(1886)創廟以來,它一直是大山腳地區華社群眾崇奉神明的中心地,而廟宇所在地,也是一百多年來大山腳市鎮的中心點。
福德正神廟自創立以來,在2006年邁入120歷史年頭,它矗立在大山腳的市中心,見證了這一座市鎮的各個發展時期。
有人說,如果把福德正神廟從大山腳的開埠歷史中抽出,那麼,大山腳的歷史將顯得一片蒼白,從過去到現今福德正神廟對華社所作出的貢獻來看,這一句話絕非虛言。
我國華社很早就形成完整的結構形態,過去的宗廟、鄉團、宗教和工會等組織,就是早期華社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福德正神廟作為大山腳華社群眾崇奉神明的宗教組織,一百多年來,它不僅發揚了華人傳統民俗信仰的文化,使人們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另外,廟宇的背後,有一個處理廟務的福德正神理事會,從過去到現今,一直為鄉人的生、老、病、死服務,這種崇高的人文關懷精神,也就成為華人鄉團組織中提倡公益事業的典型。
除此之外,福德正神會和大山腳市區內六所學校(日新五校和僑光學校)產生密切的關係,根據六所學校的校史所載,各校的創立,都分別獲得福德正神會捐資興建,為華社樹立了贊助教育事業的楷模。
因此,福德正神會融崇奉神明、支持華教,以及實踐慈善活動等為一體的社會行為,促使福德正神會在大山腳眾多華團組織中,獨樹一幟,並成為典範。
從福德正神會一直以來撥款捐助日新五校和僑光學校,以及常年贊助地方上的慈善公益等情況來看,要負擔這麼龐大的經費,福德正神會必須擁有穩健的經濟基礎,以及一批德高望重的華社賢達發揮高度的經營才華,才使得一百多年來,福德正神會在大山腳華社的鄉團和宗教團體中,一直保持領導群倫的地位。
根據史載,“福德正神會”的產生,表面上是要達成管理廟務的責任,深一層來看,它的組成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它團結了威省廣惠肇會館、大山腳韓江公會、威省福建會館,及威省海南會館四大鄉團組織,十二名來自各鄉團的理事代表發揮了高度的合作精神,使得它的組織更具有普遍的民間團體意義。
它作為一個崇奉神明的宗教組織,發揚華人民俗的信仰文化,而它的社會行為又融入高度的人文關懷精神,並一一反映在敬老扶貧和贊助文教的活動上。
與一般的華團相比,福德正神會固然擁有比較雄厚的經濟基礎,它在大山腳地區,名下的產業不少,但從來只購置產業,並沒有轉賣產業以牟利的商業行為,通過經營義山和焚化爐、出租店屋、接受公眾捐予廟宇的香油錢等,所得收益又轉向支援病老和贊助文教等方面去,真正發揮“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回饋精神。
在日新獨中,有人說福德正神會是學校的守護神,因為學校的各個發展時期,都離不開福德正神會的大力支援,確然如此。
如果把視野拓廣到整個社區,福德正神會何止是學校的守護神,它其實也是整個大山腳華社的守護神,因為通過贊助文教,華文教育得以傳承;通過敬老扶貧,華人傳統倫理精神繼續發揚;通過崇奉神明,華人民間信仰獲得顯揚;通過經營義山和焚化爐,為鄉人提供終極歸向之所等。
121年來的福德正神廟,乃至於福德正神會,確實為本地區華裔同胞的安身立命注入了歷久彌新的人文關懷精神,也因此,它守護同胞們的活力,是源源不絕的。
圖說p816g30.jpg大山腳福德正神廟,是121年歷史古廟。
p816g31.jpg在福德正神會捐資與興建下,日新獨中生有個舒適的學習環境。
p816g32.jpg福德正神會大廈矗立在日新獨中校園內,猶如日新的守護神。
p816g33.jpg為區內的華裔同胞之安身立命,注入無限的人文關懷。
p816g34.jpg協助華文教育得以傳承,並舞出春天。

大山腳人熱慶中元



















8月2007年8月25日威省嘉年華會專輯

大山腳人熱慶中元、展現獨特的社區文化
邱賜峰/王增文 報道

高逾2層樓的26尺巨壯大士爺、15天360小時煙火不斷的百萬令吉慶典,大山腳人熱慶中元的習俗,聞名全馬。
農曆7月是大山腳最為旺氣的月份,到國外工作和在外坡謀生的華裔子民,總會被長輩叮嚀,返鄉膜拜大士爺,祈求平安和風調雨順,從7月初三至十七的15天內,市區的心臟地帶,即巴剎街的伯公埕前,天天有逾萬名男女善信湧入,前來參拜傲視全馬的高壯大士爺。
壇前的逾百支龍香天天更新,金爐的柱香密密插、花果生畜的祭拜品,如潮水般一批批的來、金箔祭紙如山丘高、善信捐款的鐘鳴聲源不絕耳。
7月,是篤信大土爺的大山腳華裔子民們,近百年的一項生活習俗。 由於虔誠,大山腳子民相信大士爺的金身只許高不許低,所以每年的所膜拜的大土爺一年比一年高,衪於1970年代已經高至17呎,到了2007年的今天,金身更高逾26呎,壯寬21.5尺,仍然是全馬最高最大的大士爺。
而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七日的夜晚,封道數小時的巴剎街,總會萬人空巷,成千上萬的男女善信,都會擠在街道間,膜拜和目送大士爺在烈火焚化中回鑾。而堆積如山的金銀紙,則整晚都燒不完。
據知,在馬來西亞國內各地華人,在農曆7月慶祝中元節盂蘭勝會時,所拜祭的大士爺有文武之分,而大山腳人所膜拜的則是武大士爺,祂的不同點是武大士爺穿的是短袖衣,並且擁有如熊熊烈火的龍珠。而文大士爺穿的是長袍。
“據典故指出,在過去的大山腳前輩認為,在焚化大士爺金身之前進行“搶寶”活動,即搶奪大士爺金身的附件,越是搶得激烈人們將會越旺,而搶到“寶”的人將會更旺,特別是搶到祂背後插著的4支旗。
在1993年之前仍然有“搶寶”活動的時候,焚燒金身的場面總是熱到爆棚。但在1992年大山腳慶讚中元的時候,大士爺曾在扶乩時傳下話來,說不再允許人們搶東西,這項活動才在次年被令停止。” ---------在15天的中元節慶典中,大山腳埠眾盂蘭勝會、十八商行、運輸業、魚菜肉蛋業、布疋業及各行各業,都會輪值前來祭拜,在煙火嬝嬝中,祈求鴻圖大展和四季平安。而大山腳的15天熱慶中元,初步統計,祭品和花費總在逾1百萬令吉以上。
而大山腳人能向全馬華裔引以為傲的美事是,凡在7月中元慶典時,大山腳各行各業的商人或領袖,都能在大士爺壇前,熱誠慷慨獻出一筆為數不少的捐款,扶助威省區內唯一民辦的日新獨立中學,做為該校的教育經費。
另一個讓大山腳人可美談的是,在大山腳的華社慶讚中元節期間,在巴剎街的大士爺祭壇前,更有一批批學生,在陽光下向前來膜拜的香客募捐,這是日新獨中每年舉行的師生愛校籌款活動。
這一項配合大山腳熱慶中元的籌款活動,迄今持續了20年,經成為這一所學校的傳統教育活動,也成為大山腳華社萬民習以為常的生活點滴。
獨中的愛校籌款和華人民間的習俗,信能夠結合在一起,20年來經成為這一個地區獨特的社區文化,這種現象也只有在大山腳才會出現。在這種中元節、華社與日新獨中自然的結合,讓校方每年在這樣的情況下,都籌獲數目可觀的義款,以減輕經濟負擔及持續茁壯發展。
大山腳人能把豐富的人文內涵注入節慶里,合力捐款和讓獨中師生進行募捐活動,使到過去20年來,至少有逾2萬名獨中生,能在籌款活動中,體驗到實際的生活,也學會如何面對群眾,因而展現了這所學校全新和獨特的人文風貌。

-----圖說p816g18.jpg大山腳人每年都熱慶中元。
p816g19.jpg一批批日新獨中生,在中元節於壇前進行募捐活動,從而體驗到實際的生活。
p816g20至p816g28.jpg善信們合力安裝26尺高的大士爺金身之連環圖。

洪山宮-- 尋找128年歷史軌跡


128年流逝歲月
尋找洪山宮的歷史軌跡  
邱賜峰 整理

為避免128年歷史,流逝在時代的發展洪流里,威省中部武吉丁雅洪山宮的理事會,不久前開始催動“追溯歷史,尋求真相”大行動,尋找開埠人的後裔、神廟歷史學家及史料作家,共同為遺跡提供跡已難尋的文獻,為未來找前史。 
憑善信膜拜後插香的石灰香爐,中央雕刻“洪山宮”字眼,右爐耳刻有“光緒戊子年”及左爐耳雕有“冬月吉日”,讓掌宮理事們單靠這唯一的線索,篤定這座古色古香的廟宇,經在2世紀前的1888年之前,經矗立建設。 
坐落在武吉丁雅警察局對面的洪山宮,表層來說,祗是一間頗普通的神明廟宇,但它在今天卻是武吉丁雅人與華裔群的追朔淵遠之源。
百餘年前,該地就有先賢在那兒聚居?是否比大山腳市區更早有人煙?逾119年歷史的天公爐,告訴他們,是的。至於武吉丁雅經在129前建埠或洪山宮建廟,則只是代代相傳下來的口述歷史,其他的,尚需尋找歷史文獻或等待遺跡出土,才能給予確實的證明。
大山腳歷史文獻唯一可證明的是,在百多年前,一條後來才稱為南湄的河流,位在武吉丁雅山坵或略高地帶的附近,當時有清徹的潺潺流水,讓開荒的先賢逐水而居,而寬闊的河道也帶來船隻航入,帶來遠方的貨物和一批批新拓荒者,也把河岸兩旁的農民所耕種的莊稼物,運出海口和銷往天遠的另一方。 
洪山宮是由聚居於武吉丁雅與南湄河岸的先賢所建,其矗立除了作為膜拜神明的宗教祭祀活動場地之外,其他角色則有待考究了!
進入21世紀,這間威省中部最古老的百年廟宇,被當局列為擁有潛質的宗教旅遊勝地,唯礙於歷史文獻的貧乏,導致迄今仍無法散發濃濃的歷古長青輝芒。 
洪山宮理事會主席陳漢祥,在今年6月就策動和召集各界人士提供線索,群起為洪山宮尋找歷史的軌跡。
-----據52歲的居民陳明江所述,在50年前當他幼小時,所知道的洪山宮僅是一間小廟,而廟旁則有一口井。
讓陳氏記憶滿滿的是,那一口井的井水,卻是當時武吉丁雅百戶人家唯一取水之處。井水非常清甜好喝,而水源也取之不盡,據說井泉的源頭在不遠的山坵間。
讓數代居民渴喝清泉的古井,據知在約16年,為讓路給地方發展而被土埋封了,多年來武吉丁雅的新一代,再也沒有喝過那井水之泉。
為了不讓後人遺忘那口古井,所奉獻的百年泉恩,同時也配合將洪山宮即將發展成為宗教旅遊地,武吉丁雅人準備讓百年古井,重見天日和再提供清甜泉源。
而武吉丁雅區州議員吳秀麗經向洪山宮理事會建議,草擬一份宗教旅遊勝地藍圖,包括百餘年前先賢南來這段時期的路線圖,介紹武吉丁雅人與廟宇事跡,讓前來一遊的訪客,體會往昔華裔先賢的開拓時代背景及宗教發展等。
圖說p815g16.jpg武吉丁雅洪山宮,經有129年歷史了。
p815g17.jpg洪大帝爺公的靈光普照,讓該區子民安居樂業。
(此文寫在2007年8月15日)

老鞋匠把歲月補進破鞋中






825威省嘉年華會專輯 用稿

大山腳古道老街的故事。
邱賜峰

在一個艷陽天的午後,看見駱福財坐在大山腳著名的羅柏斯角落(Roberts Corner)那半彎處的小角落,埋頭在苦幹,雙手熟練地把鞋修修釘釘補補。而旁側則有兩個年齡相仿的老友,和他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著,那悠閒光景會叫人也停下腳步,細心鑑賞他的功夫手藝。
50歲的駱福財,幾乎天天寄坐在店鋪前的小凳上,以一條粗針線和黏膠,為顧客補鞋一雙又一雙,為家人賺取微薄的生活費。
在稚童時,他就隨著父親出道,學習為人補鞋,隨後接過父親的擔子,一補就是40多年,50載的日昇日落,在他臉上留下滿滿的時間痕跡,但樂觀的他心境仍年輕。
當了42年的補鞋匠。在陽光與風雨交熾的季節或氣候,總能看他坐在那兒幹活,一雙雙鞋頭開咀、鞋尾破洞、底板膠脫、穿袋斷裂的男女鞋子,對他而言,三幾分鐘的補修釘敲下,又見一雙可墊人腳板的好鞋子了。
雖然他只是一名補鞋匠,卻也是國家獨立後社會建設與發展銳變的見證者之一。
他是大山腳火車頭街與大街的生活一景,顧客從步行前來的、踏腳車來的,到騎電單車和乘車而來的,數十年來絡驛不絕,那些顧客也會光顧那兩條街的其他商店,熱鬧的人群,帶旺整個大山腳的市集經濟。
街道和樓宇商店,在百年歲月里經幾度翻新、各時代和各款式的交通工具,來來往往和陳舊交替,街樓依舊,但人事已非,在時間洪流的輾轉中,變遷和經傳承數代了....
這種非常觸動記憶的感覺,惟有在大山腳土生土長者,才會慢慢細心品味。
就如記者作家方路所說的,記憶,從窄窄的木門進入了時光軌道。
圖說p814g29.jpg褪色的燈籠和老招牌,在風的飄吹中相依伴。
p814g30.jpg來記,一個大山腳人非常熟悉的老飯店。
p814g31.jpg老的是古屋,新的是車與路。
p814g32.jpg未來的記憶,是從這新漆的黃門中,進入了時光軌道。

山腳下的城鎮





山腳下的城鎮 邱賜峰

威省中部的大山腳,可說由3座Bukit山群組成,即大山腳市鎮本名的Bukit Mertajam、武吉丁雅的Bukit Tengah及武吉基舌的Bukit Kecil。
Mertajam 是由當年山麓下繁殖著許多赤木大樹(Pokok Mertajam 或 Erioglossum rubiginosum ),加上遠處有一座孤傲尖峰而得名,但華裔先賢則簡單稱為大山腳。
在國語的辭匯里,Bukit Tengah是中山或半山,及Bukit Kecil是小山的意思。但在華裔先賢和老輩的傳述中,稱Bukit Tengah為日本山或直譯武吉丁雅,而Bukit Kecil則為縣長山或玻璃主山,也稱蔗芭或栳葉園或直譯武吉基舌。
武吉丁雅、中山及半山,則易解其意,即位在半山腰的意思,而日本山的源由,是因為該座比山坵還高的山巒地帶,曾經因日本外資前來建糖廠,公司在山巒處建樓宇,讓日本及本地高級職員寄宿而得名。
而武吉基舌的小山,是它在3座山中屬最小型的,卻位在大山腳市區的旁側,所以曾被僻為當地的行政長官寄棲地,而當時的華人都把縣長直稱為玻璃主,即行政(Policy)主導者,而小山麓下的低窪處,因農稼盡是甘蔗和栳葉園,所以也稱為蔗芭或栳葉園。
華裔先賢對大山腳的地名,喜歡延用芭、園、山或公司,但在巫裔族群的選擇,則較傾向於山樹果花,所以在大山腳新建設的地區名或住宅道路,若連結和直譯起來,你會忽然發現,大山腳區其實是另一個花果山。
----

圖說
p815g11.jpg大山腳主要是由3座山巒組成。
p815g12.jpg因為有高山和赤木大樹,故被稱為Bukit Mertajam。
p815g13.jpg區內的道路和鐵軌,也依山沿而建。


(配合“輝煌50、風情大馬”威省嘉年華會而撰寫)

不了了之的信任危機



星洲日報2007年9月29日大北馬“筆筆皆是”專欄

作者:邱賜峰


標題: 不了了之的信任危機


2千名律師展開“公正之行”,吁請政府理應探討大馬司法到底發生了甚么事,並且停止一概否認的文化。
律師公會主席安美嘉說,我們對公、對勤奮和誠實工作的法官、司法機構及作為國民本身和社會兼負責任,因此,我們要高喊:“夠了、夠了。”
司法界出現危機,律師公會能號召約2千名各族律師,西裝畢挺一起走上街頭。他們能獲得相要的最終結果嗎?因為他們的“公正之行”,讓掌管法律事務的首相署部長納茲里大為不滿,怒斥參與的律師腦袋如反對黨,最好律師公會也能登記為反對黨,以讓他懂得如何處理他們。
2千名有學之識的律師,和掌管法律事務的部長,在“公正之行”展開角力對峙,誰會是最後的贏家,這都有待時間闡明一切。
最近幾年,國內發生太多課題了,多到大家都不想去熟記它,因為許多課題與事件發生後,沸騰鬧了一陣子後,就會不了了之,成為時間抹去的懸案。
民眾可以對政客吵吵鬧鬧的小課題、可以置之不理,但對命案頻頻發生和警方破案率差異太大,日益敗壞的治安問題,則會賦予更關注的目光。
過去一兩年,國內的命案與罪案飆升,警方破案無力,讓民眾生命感到仍逍遙在外的許多凶手無形危脅。
政府長官與執法單位的警方,在面對一些辣手課題或破案無路時,總會找一些說詞作台階,並且找問題和疑難掃入地毯內,一闔淹埋。
由於太多不了了之的懸案,民眾看多了就在心頭串一串癥結,所以每當一課題、事件或命案發生後,在坊間鬧得沸騰的時刻,仍有許多民眾抱著冷淡和沉默態度,或是拋下一句“最後還不是不了了之!” ,闡明他的消極看法。
對公眾、對勤奮和誠實工作的法官、政府長官或警方,相信都會贏得民眾的尊崇敬愛,反之亦然憎怨,如在醜聞課題上,民眾最想看到結局是,執政者能採取迅速徹透的處理法,或透明度的展開調查,嚴厲和適當行動把各涉案者都繩之以法。
近幾年,許多看似罪證鑿鑿的大案件,最終被告卻無罪釋放,如雪州州議員查加利亞即使面對39項指控,仍可被撤消控狀而無事。這一人笑萬人愕然的結果,寫下一頁諷剌經典。
女童努汀命案,警方到今天仍沒有捉到幹案嫌犯,反而準備提控其父母疏於照顧的罪名。(我不知道他們準備掩蓋甚么?)
衛生部長蔡細歷也表示,衛生部法律顧問研究相關法令,以讓該部醫生包括總監,提控行動黨在未經查實就對一些政府醫院及醫生,做出沒有根據的指責而進行法律訴訟。(若落實的話,有親屬猝逝於醫院或面對醫藥問題的民眾,最好淚血往肚里吞,別投訴了,以免惹官司!) 2千名律師的公正之行,是一項民間借鏡,坊間民眾遇著的更多問題,包括治安與醫藥問題,該尋找甚么管道申訴,才能獲得當局的正視與公平對待?
只有沒獲得善待或明確答案後,才會有逼不得已的嗆聲投訴。如果善良百姓連申訴冤枉的發言權都被奪削了,這個社會的責任該由誰來肩負?
當局“不了了之”的處理法,才是民間信任的真正危機。

部落格:親情消息的港口



記者李佩星,在2007年9月,撰寫新時代的部落格時,曾經訪問本部落格格主。內容如下:

親子代溝的問題不分時代,但出現在新時代的部落格卻可提供家長與孩子另一個促進親子交流的平台。
資深記者兼業餘評論人邱賜峰,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大兒子15歲,小兒子12歲),自網絡流行部落格後,也開始寫部落格,題材多元化,從社會面貌、學校教育、個人感想、新聞百態至家庭瑣事等,最主要是可帶出給孩子啟發思想的訊息及書寫一個父親的心情,拉近傳統父子間,那有些疏離又想親近的距離。
他12歲喪父,對父親的了解有些迷糊,失去父愛后他為了填滿這片空白的記憶,只好不停地向母親、叔輩詢問有關父親的事。成家后他因工作關係一年到頭在外公干,錯過了孩子的成長期,當他終於兩年前安定下來時,孩子已經步入少年了,像他對父親的印象一樣,他的孩子對他這個父親有些疏離。這代溝忽然喚起他的不安。
為了改善父子關係,他開始寫部落格,讓平時與他溝通有些忸怩的孩子可從文章的表達中了解這個爸爸的想法,經歷,行動出發點,還有對他們的關心。他說,起初他以為孩子不會對他的部落格有興趣,後來大孩子主動向他討論部落格里的內容后,他心裡的高興非筆墨可形容。後來他也在部落格中張貼孩子送給他的漫畫,以示對孩子的興趣給于鼓勵。
“因大家平日出門時間不同的關係,我們只能在晚飯時間見面,造成孩子對我沒話說。可是孩子開始瀏覽我的部落格后,我們開始有共同的話題談,不但可盡父親責任教導他們,也可促進親子交流,這是部落格給我的緣起互動。”
他說,家長與孩子因生長在不同年代,身份角色不同,所以價值觀和想法方面會出現差異,造成孩子體會不到父母苦心。他說,孩子在成長階段開始有自己的主見時,覺得爸爸的叮嚀是嘮叨,所以聽進去的沒幾句,後來他改在部落格以文字表達關心后,孩子比較能夠體會他的用意了。
把部落格形容為“親情消息的港口”的他說,部落格可讓他這個當父親的心聲表達出來,他希望孩子日後能夠留言,讓父子共同分享生活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