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4, 2009

談威省區的整頓政策


談威省區的整頓政策 (2009年7月24日發表於大北馬)

威省市政局為迎合民聯檳州政府,欲把檳城打造為國際城市的目標,近期推出了整頓小販大藍圖,欲把路邊經營的非法小販,搬遷到可經營的新地點去,同時也向有在店外擺設桌椅經營的飲食界,征收擺桌椅費。

這兩項在7月開始推行的措施,看似兩碼事,其實都是整頓販商策略。

在安頓非法小販及征收店外桌椅費時,民聯市議員在威北及威南兩區,遇到大考驗的阻力,包括孫意志連續3次接獲恐嚇性的短訊,州議員服務中心2度遭潑紅漆,在威南與販商對話時遇嗆聲硝火味。

在發展中的威省區市容,包括北海、大山腳及高淵、鄉鎮如爪夷、北賴及甲拋峇底等,面對的是不力的城市規劃,所以造成今日“雜亂無章”和整頓困難的現象。

在過去35年,威省市政局負責監督與批准威省區的各項發展計劃,同時也是負責批出小販營業執照與監管經營地點的單位,但在規劃和監管不力的效率下,衍生了今日市容雜亂與小販隨處擺擋的現象,市政局過去的領導層與各小組單位官員,真的難辭責任。

沒有市政局批給執照的小販,他們在都是在某一機會下,在路邊一角落擺擋或搭棚作業,小本經營地兜賣熟食,一有生意就陸續見到其他擋位前來湊熱鬧,最後就成一個人來人往的小市集。

被市政局視為非法的路邊小販,在初始時,都曾面對執法單位的取締和接罰單,但為何竟能越聚越多,最後成市集,衍生阻礙交通、影響居民出入與產生環境衛生問題,這慫恿非法小販繼續經營的責任,該由誰來扛?

如今,新政府要整頓市容,首要安頓卻是非法小販,說來讓人覺得有趣,而販商群在可獲得免被取締的限期下,還可以和市政局與市議員們,討價還價,包括需獲得呵護般式的安頓到適當的地點繼續經營,並獲得臨時准證等。

當局這種安頓非法小販的手法,看在奉公守法及每月交月租的其他小販之眼中,不知會有何種滋味呢?

而據市政局調查,威省區內有217家飲食店,有在店外擺桌椅營業,增加食客的人數,而在市政局7月落實徵收桌椅費率措施前,其實早有47家,經早有繳費申請該項准證了。

市政局官員們即然知道還有170家飲食店沒有申請在店外擺桌椅經營的准證,為何在過去不鼓勵業者,反而不時給予罰單了,當中是否存有其他弊端情況呢?

在整頓威省的進程中,面對存在數十年弊端現象和即得利益者的阻撓,是正常的,而有一天,威省的市容能如怡保或新加坡的整潔雅觀,並符合城市的規格,那時,回首看時,整頓改革和改變的進程,原來竟只是一個小小的陣痛而已。

更大多數市民,願意看到威省有更雅觀的市容與有規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