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1, 2010

捐書與播送人情味

(刊於7月10日星洲日報大北馬筆筆皆是專欄)

捐書與播送人情味

居林一名讀者陳亞嬌跨州捐書,她把230本書籍移交給我的新聞刊出後,一大早就接到無數通電話,點點滴滴的關懷、讚揚與馨香,傳播在溝通的天地空間里。

有者讚揚陳亞嬌讓舊書延續生命、有好議員吁盡快把書整理好及送到檳州圖書館、有慈善長者考慮把其社團小角落所存的書籍獻出來、鄰居少輩詢問各類雜誌有收存嗎?更有家庭主婦來電,指家庭有多本百科全書,因孩子長大了鮮少翻閱而置之高閣,她想把它捐出來....

讀者在走進檳州圖書館後,發現里頭的中文或淡米爾文書籍太少了,無法滿足中淡文教育者的閱讀感,所以把該情況向《大北馬》反映,所以,這7月初,一場“捐書運動”在北馬區悄然推廣。

盡管難以預知最終結果是豐收或欠收,但是《大北馬》毅然展開行動,對外公佈了檳城各地辦事處,有代收讀者所捐出的完好無缺之中文書籍。

為配合檳州政府要豐富州級圖書館藏書計劃的捐書運動,號角吹響,在讀書群的心間如漣漪般散開,性靈的播送,讓大家把眼光投射在家里的藏書小角落,冥思與感應一本本舊書的無聲呼喚。

在舊書堆里,閱讀者依然可以發現新學問,翫味前人事蹟或文字豐采,含蘊的情思、哲理或自然性靈。人文地理歷史資訊等的聳峙山岳、廣袤原野、、江河泥沙、川流衝激、肥沃平原、春夏秋冬與時間歲月。

知識如塵沙一點一滴的累積、而世間人事物的建立,也在一秒一分一瞬間的改變。若沒有人類的傳遽,書本里的海洋般知識,便無法從匯聚中播傳出去。

看書、藏書與捐書,當中蘊藏著無限的默默耕耘富足之智慧、人書繾戀感情與濃郁不散的人情味。

世間許多嗜閱讀者,總能意味曾在舊書攤、圖書館或友人的書閣里,忽然會找到一浩瀚智慧海洋。在某些破舊的書里,找到經絕版的好書、新鮮的學問、名家在學子的時間古老記憶、久藏不朽的知識資料等。

現今的多少新書,都是因為舊書的引導而讓作者獲得啟蒙、啟發和領悟後而產生,所以,盡管有些書雖破殘舊,不再有華麗的外貌,但依然有著不可磨滅的知識力量,供給捧書者無限的養分。

台灣劉墉散文集中的“舊書攤”有寫“如果我是一本舊書,除非我能經常被主人或愛書的親友從書架上取下閱讀,否則我寧願被捐出來或被賣到舊書攤,安置在一隅,讓我對那些年輕的愛書客,述說一些古老的回憶趣事,讓一些貧窮的家庭成員,從我身上找到價值連城的激勵哲理學問,讓一些清寒卑微的學子,從我這兒找到理想和抱負。”

書如果能說話,它會說要把最後一分力量都完完全全奉獻出去,那怕殘舊破了,仍然願被一個又一個的閱讀者捧著,總比被束之高閣安穩做一本“古董書”,有價值得多了。

捐書,是一個不偏私而有博愛的人情味,把自己多餘的給予缺少的人,那不是施捨而是關懷。用行動鼓勵懦弱者站起來時,不只有表面的禮貌,還有內心的尊重。

這種說不出甜美滋意的“人情味”,肯定使人覺得意味深長,長久耐人尋味。

一個記者的千里我獨騎--傅政瀚











(此文在2010年7月4日刊於星洲日報《大北馬》中央彩色版
一個記者的千里我獨騎 --
傅政瀚一次最偉大的投資

“一個人、一個背囊、一輛腳車、獨孤上路、前方是馬、泰、寮、越、中、台6國的6千500公里路。他要用逾60天的時間,餐風飲露去完成這旅程。”

許多年輕人听到這項一人一腳車獨騎6千里路的旅程,咋舌驚嘆,年長者听了,豎指稱這小伙子有堅毅果敢的前進精神。

傅政瀚,一個來自玻璃市州及在檳城韓江中文系畢業的青少年,21歲的他,在6月21日,離開了他任職記者的崗位,全力投入千里我獨騎的準備工作。

他在半年前擬定這趟旅程後,也做了一個有意義的決定,即為受教育和成長的檳城,獻上一份棉分,把千里我獨騎的個人奮斗,昇華為“拯救生命--慈善義騎”,希望以他單騎行動,呼喚檳城及北馬社群發揮愛心,慷慨解囊捐款給檳城動物保護協會,讓在協會保護下的動物群,獲更多食物供給等。

而他也把這多人視為“很勇敢的冒險行動”,獻給養育他的父母,因為,雙親最終讓他實現這趟青春不留白的“想飛”旅程。因為,踩踏完成這趟艱辛旅途之後,9月,他將停留在台灣南部高雄,進入成功大學社會科學系,繼續深造。

7月3日上午8時,傅政瀚將從檳城柔府汽車城出發,他將在檳州青年體育委員會主席王國慧行政議員的揮旗禮下,在許多熱愛環保、腳車運動、保護動物份子、中文報同業及年輕朋友的祝福中,孤騎上路。

傅政瀚從柔府出發,至其家鄉玻璃市。而檳城警方及州議員鄭雨週,將會護送他直到檳城北部邊界。

這一趟絕對陌生的獨行之旅,他只有風雨和雲月相伴,一個人獨騎一天最極限可完成150公里路,所以,橫越馬泰寮越中台6國,總里數是6千500公里,而傳政瀚的自定時間是,用2個月或60天的時間,完成這終極旅程。

他承諾會將行程的落腳、路上際遇、沿途看到景風、陽光陰天或雨霏、感觸心情與點點滴滴的照片與文章,都會記載到部落格(http://ride4savinglife-cn.blogspot.com/)上,與關心他的朋友共享共勉。

-----
在6月24日中午,傅政瀚在受訪時還忙著結扎背囊,他指出:別人說我勇敢,誇獎了。這對我而言其實並不真實,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騎腳車少年,勇敢離我太遙遠了。之前面對許多我不喜歡或者討厭的事時,我多時也不敢吭聲,默默地承受一切。所以,我不勇敢。”

他在部落格行文中指出,朋友說:人因夢想而偉大,我因為勇於追求夢想,所以我才顯得偉大和勇敢。

朋友,其實你錯了,我會打算騎腳車遠征,並不是因為我特別有勇氣,只是因為我沒有膽量面對放棄夢想的後悔。所以,不要再說我勇敢,我只是和你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平凡人,會害怕,會迷茫,會不知所措。

對我而言,人生只有一回,如果為了夢想而吃苦,那隻是一陣子的事;如果為了放棄夢想而後悔,那會是一輩子的事,而我只是狠狠地不顧一切往前衝罷了。

“所以,不要再說我勇敢了,我會害羞的。”

--------
他表示,從決定到離開,親友由最初的擔心反對漸漸的轉為支持與鼓勵,而我的心情從當初的徬徨,慢慢堅定。

“很多人都被我這個決定嚇了一跳,甚至連一直以來支持我的兄弟,也叫我打消這個念頭。但是感謝你們的反對,因為你們的反對讓我更堅定,也謝謝你們的支持,因為你們的支持讓我更有信心。 ”

當我做了我人生至今最堅毅果敢決定時,很多人都不支持我,無他,太危險了。

但是他認為,用2個月的時間跨越6個國家,體驗人生將會是他人生中一次最偉大的投資,相比起來,隨波逐流,默默的度過自己的人生,才是危險的人生,因為你未必找到你自己的價值。

Friday, July 09, 2010

大山腳白菜園李仙姑娘的傳奇故事

大山腳白菜園李仙姑娘的傳奇故事


馬來西亞檳城州大山腳白菜園
李仙姑娘的傳奇故事
-- 2010年理事會主席葉榮順的追溯
-- 邱偲峰 筆錄

1930年,李仙姑娘老庵位在武拉必福德正神會義山對面的石山旁,就有善信前來膜拜李仙姑娘。

在民間傳奇故事里,家住大山腳武拉必榴槤架的李仙,在18歲結婚,但婚後不久,愛夫卻被召喚回中國,從此就不復返,令她思念深深及傷心欲絕。

隨父習得一身醫技的李仙,一身長髮,是一位非常勤力及樂於助人的女性,心地善良,常幫助左鄰右舍,以及為貧窮病黎治病不收診金的義舉,受到當時社稷的尊重。

李仙雖然以高超的醫術,讓大山腳村民和遠外坡慕名者受惠,帖藥病除,但因本身思夫成疾。有一天,她忽然離塵飛逝,但村民只能找到她的衣飾,而遍尋不到其遺體,民眾並發現李仙的住家週圍,四處都開滿花朵,遍香處處彩蝶飛。另外,她經常步過的鄉村小徑,民眾們在夜晚都會听到“沙沙沙”的撒沙聲。受惠者皆認為有醫技和義舉多的李仙姑娘是得道飛逝昇仙後在顯靈。所以懷念和感恩她的鄉民,就在其住家路旁,設立一廟宇及設香爐,並塑雕像,讓大山腳的民眾和善信膜拜她。

在1930年設立的李仙姑娘庵後,庵內也有跳乩,讓遠近民眾前來問事醫病指點迷津,由於仙靈顯赫,所以香火鼎盛,遠近馳名,篤信李仙姑娘的善男信女,分佈新馬兩國及國外。

在1945年,日軍投降後,為讓更多善信的膜拜方便,大山腳一市民善信老林,把李仙姑娘的香火,從武拉必石山尊請到丹那烈(紅毛橋頭)的白菜園村的現址上。

今天的李仙姑娘庵,在馬來西亞只有一間,獨一無二,庵內除了李仙姑娘是主神靈外,也設有張天師、中壇元帥、齊天大聖、三太子、福德正神、關帝君、觀音菩薩、財神、大二伯爺及文昌君等眾神爐,以讓虔誠篤信神明的善信們,得眾神庇祐。

大山腳白菜園李仙姑娘庵理事會成立於1999年,成為檳州合格的注冊神廟組織,而理事會也延續先賢前輩的任務,接捧及發揮李仙姑娘的濟助民間之義舉,除了繼續設乩問事服務,讓善信向李仙姑娘及眾神要求指點迷津之外,也關注社區的服務與發展。

李仙姑娘庵理事會也擬定在每一年的農曆六月初六日,慶祝李仙姑娘聖誕千秋日,讓本外坡善信們聚集,聯繫情誼,普天同慶。

2010年7月17日(農曆庚寅年六月初六)星期六晚上7時正,理事會同仁慶祝李仙姑娘寶誕千秋暨創庵80週年、理事會10週年、醒獅團8週年、青年團5週年記念等5大慶典,同時舉行創庵以來第一次及最隆重的巡境花車大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