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2, 2010

獨中生打造“日新時代”亮麗品牌





北馬杏壇佳話 邱偲峰報道

日新獨中生創造不可能的任務
跑得比別人快,把校聞新包裝
打造“日新時代”亮麗品牌

走進大山腳日新獨中的家長群,或前來進行交流的國內外辦教育的有識之士,在步離校園時,總會帶著一本雜誌型校聞“日新時代”,返家細讀或珍藏之。

在每兩個月之間,1千465名日新獨中生,總會期待全新的“日新時代”的出版,以了解校內訊息活動,校外動態及傑出校友的近況與成就。

從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3年來共出版15期“日新時代”,每期印刷逾2000本,15期逾3萬本,這些內容扎實又精致的雜誌型校聞,都是每一名日新獨中生引以為傲的收藏刊物,也都有陳列在董教總、南方學院、國內各獨中、馬華文學館及台灣辦學中心的圖書館里。也會擺列在學校董事及贊助人的家里。

大家都了解,要辦一本刊物不簡單,要持續不斷或維持經營雜誌的出版,更是一項艱辛的任務,當中,需要能當總策劃的推手、一支採訪隊伍、編排人才及印刷經費,缺一不可。

這一切,由威省區一間民辦的日新獨中,一批師生的合力辛勞耕耘下,如向日葵般迎陽沾露盛開了,創造了“他們的日新時代”。

“日新時代”的靈魂人物是陳強華,這位馬華文壇著名詩人,也就憑著積極推動日新校園與小區的文學創作,與出版風氣的傑出表現,讓他榮獲2008年度華文中小學傑出教師獎。

對攝影鏡頭敏感的他,受訪時指出,“日新時代”是由傳統的日新校聞銳變而成,它結合報紙與雜誌的風格,讓這刊物的壽命延長,及成為學生與校友的珍藏書籍。

他說,“日新時代”是由校內學生與教師群聯手打造和經營的一個品牌,它如美國時代(TIME)刊物一樣,每期都有封面人物與故事,而內容除了擁有該有的校園內活動新聞之外,更會擬定一特別專題和傑出校友的近況成就,塑造一個不一樣的深入報道。

他指出,就如日新師生展開的愛校籌款活動,日新時代的採訪隊伍,就會採用不同角度進行深入與完全的報導,讓受訪者刻劃出熱愛學校的理由、行動與心境。

“而日新獨中鼓勵學生返回華小母校的專題,可讓受訪者道出返校前的籌備與返校後所取得的成果。或者專訪到海外深造的校友,談一談遴選科系的抉擇與歷程等等。這些都會在“日新時代”里,尋獲訊息”

“日新時代是日新獨中生的集體回憶,學生在畢業的若干年後,還是可以拿出這本刊物,細嚼當年情與校園的一草一木。”

陳強華說,“日新時代”也是日新獨中到鄰近華小進行宣教工作時的重要刊物,因為它匯集了校聞、師生互動、董事家教的學校活動、辦學理念,可作為日新獨中歷史記載的檔案。”

他指出,今年的日新時代,除了他是總策劃之外,採訪隊伍只有6人,而且每一位都是“星洲日報”的學生記者。為使這刊物的編排不脫序,15期的日新時代,均由趙少傑一人當美編。

他說,由於每年都有學生畢業,而採訪隊伍主幹多是應屆畢業生,所以必需每年重新培養採訪及攝影新隊伍,而學生在面對課業與應考的情況下,獲分配工作,及以有限的時間進行專題任務,誠屬不易。

“不過,校園內外的師生與校友,都喜歡和日新時代隊伍配合,接受互動的採訪,並且各有期待地面對出版的一刻,大家都有認同與榮耀感。”

他不諱言,日新時代初出版時,仍面對一些反對的聲音,某些人仍喜歡傳統式的校聞,所以初時一時難接受。也許,日新獨中在辦刊物方面,跑得太快了,所做到是許多大學或中學,永遠做不到的雜誌型刊物之亮麗製作。

陳強華補充,他期望“日新時代”有朝一日能成為社區的刊物,或整支隊伍可深入社區採訪,或成為日新獨中的一個聯課活動,整個採訪與編排製作,均由學生一手包辦,用他們的無限創意,打造出一個完成不一樣的創造型刊物。

No comments: